廿四節氣|寒露降溫迎冬易受寒 中醫5大養生貼士保暖强身【附3款滋潤食譜】
發布時間: 2023/10/08 00:00
最後更新: 2023/11/07 11:17
俗話說「中秋過後夜夜涼」,過了中秋,在今日(10月8日)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。
寒露與白露時節相比,氣溫下降較多,地面的露水也更冷了,故名寒露,此後應該開始儲存體內的陽氣,準備要過冬了。在此盤點五大養生貼士幫助大家調養身體。
一、注意足部保暖
俗話說「寒從足生」,人體器官中腳離心臟最遠,又受重力的影響血液循環較慢,再加上脂肪層薄,保溫性能差,非常容易受寒。古云「白露身不露,寒露腳不露。」在白露之後晝夜溫差逐漸變大,要增添薄外套以保持身體的溫暖,而在寒露之後涼鞋就不應再穿了,而應穿著舒適的鞋襪,保證足部的溫暖,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嬰幼兒,避免「寒從足起」導致感冒。
二、宜食甘、淡、滋潤的食物
「寒露」的養生食物最好以甘、淡、滋潤的白色食物為主,可以潤肺生津,健脾益胃,如白蘿蔔、雪耳、甘蔗、馬蹄、雪梨、蓮藕、杏仁、山藥、茯苓、百合、玉竹、豆漿等。
三、忌食乾燥、煎炸、辛辣的食物
秋天天氣乾燥,易出現口渴、喉嚨乾、唇燥、皮膚乾澀等「秋燥病」,應少吃乾燥、煎炸、辛辣的食物,以免耗傷陰精,加重不適。
另外,很多人在寒露後感覺天氣一天天變冷了,便在飲食方面開始進補,吃羊肉火鍋來暖胃,但一定要適度,羊肉性甘溫,多食易化燥傷陰,加上「秋燥」則燥上加燥。
四、早睡早起
《黃帝內經》建議秋天宜「早臥早起」,秋天陽收陰長,宜順應晝漸短夜漸長的變化,保證充足的睡眠。
五、登高遠望
秋天風起葉落,一片蕭條的景象,容易讓人心生淒涼,多愁善感。可以在晴天約上三五好友外出郊遊,登高望遠,既鍛鍊身體,又能感受到秋高氣爽、心曠神怡,趕走悲傷、憂愁等負面情緒。
推薦3款養生食譜
最新影片: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【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】用App換獎賞︰https://onelink.to/keyuqm
撰文 : 陳洁麗 註冊中醫師
欄名 : 健康專家專欄